樂於助人、善良、慷慨都是親社會行為的例子。這些行為是自願的,旨在幫助他人。這些類型的行為是人類社會和合作的基礎,它們幫助我們建立信任、愛和互相尊重的關係。
有時很難教孩子如何變得友善和樂於助人,而不顯得強迫他們 – 畢竟,您希望您的孩子是真正善良。許多父母還認為善良和樂於助人是天生的(類似於智力),但科學證明這是錯誤的。
孩子天生善良,樂於助人
兒童,甚至嬰兒,都會表現出同理心和自發的樂於助人的行為。研究表明,嬰兒不僅可以同情父母,而且還表現出對陌生人和有幫助其他人的偏好。在對學齡前兒童進行的幾項實驗中,研究人員發現嬰兒反應靈敏,願意在沒有指導的情況下幫助一個明顯需要幫助的陌生人。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,他們更願意利用他們發展中的社交技巧和體能技能來幫助他人。
那麼父母如何鼓勵這種行為呢?
幫助他人使孩子快樂
當孩子們幫助別人時,他們是快樂的。當我們成年時,這也不會改變。在沒有成人干預的情況下,22個月至6歲的孩子在幫助和與他人分享時會更快樂。
不要強迫您的孩子幫助和分享
孩子會將幫助和分享與積極的感覺聯繫起來。如果父母在過程中引入壓力,你孩子的積極聯想就會減少。研究表明,受到父母壓力的孩子不太可能分享。試圖糾正分享和幫助行為會阻礙孩子的學習過程。他們開始將分享和幫助他人與父母的壓力聯繫起來。
奬勵給幫助的孩子?
獎品和玩具買不到真正的善意和對他人的關心。父母因孩子幫助他人而獎勵孩子反而會破壞孩子的自然動力。獎勵會產生不自然的期望,這會帶走孩子天生的幸福感。最終,您將訓練您的孩子減少從幫助他人中獲得的樂趣,從而減少幫助他人的頻率。
相反,應在適當的時候表揚他們
上面提到的所有實驗中,表揚對幫助行為沒有影響。當孩子善良大方時,父母應該表揚他們!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,表揚是一種強大的動力,有助於建立信心和親社會行為。別忘記,過多的讚美也可能是有害的——請明智地使用它!